查看原文
其他

后浪手记||于芊:画里话外硇洲岛



画里话外硇洲岛

于芊






     【编者按】用眼观察,用心阅读,用脑思考,用脚丈量,走进生活,走进一线,走向实践,走向社会,回望脚步,回味岁月,记述点滴,记录成长。《后浪手记》通过“后浪”的文字笔触和镜头影像记录琐碎的日常、成长的脚步和岁月的美好。《后浪手记》提供一个吐露并展示自我心迹的平台,让我们“后浪”的文字也可以被“看见”。我们期待,来自“后浪”们的《后浪手记》有更多书里书外、故里他乡、街角市井、茶余饭后的稚嫩笔调和青涩文字让路过者驻足回眸、流连忘返。






      临近期末,我有幸跟随王利兵老师前往湛江市硇洲岛参加活动。我们乘坐的是一趟“倒退”的高铁,搭载着我们一路高歌地逃离城市的钢铁水泥,也预示着将我们从现实中的抽离。本次的“放逐”岛上旅程虽短,却“后劲十足”,尽管我人已回归学校,而思绪依旧出走在田野之中。

      硇洲岛位于广东省湛江市,是中国第一大火山岛,海底火山喷发的熔岩黑石景观打造着硇洲名片。海的浪潮无限击打着绵延的海岸线,庄重有力的拍打频率成为岛屿的钟表;地平线上绚丽的日出日落景观,习以为常的东升西落成为岛屿的节奏。迟缓的时光饱含着丰富的思想,自由的广阔激发着随性的畅想。岛屿的美成功调动起我全身所有的感官,嗅觉、味觉、听觉仿佛被拆分,各自脱离我身体的限制进行自由惬意的旅行。杉树散发出的清冷气息透过鼻腔,与我在香水众多尾调中苦苦寻找的“梦中情香”构想不期而遇了。一阵从未耳闻的鸟鸣声从远处娓娓入耳,那是一种仿佛金属片的微微振动产生的清脆与灵动,鸟类用独特的声线敲击着我认知的大门,提醒着处于围墙中的我是时候应该抬头仰望自由了。



      在这座浪漫的岛屿上,人的热情可以汹涌奔放,人的想象可以肆意驰骋,岛人们也深谙生活之道。棱镜在《岛屿》中唱:“有一个岛屿,在北极冰川,那儿没有花朵,也没有失落。在那个岛屿,洒满了繁星,拥有我和你,再没有失落。”在硇洲岛,我遇见了一群“没有失落”的人们,有操着当地方言帮我逐艘客船询问遗失身份证,在询问未果后还不断抚慰我的方静师姐,有擅长做饭的“硇洲刘德华”阿用哥,在我询问是否需要帮忙时,回答我“不用帮忙,帮忙吃就行”;有善良的民宿老板饭团姐姐,说话时永远带着一抹真诚的笑意。他们是岛民,是从纯真年代派出的信使,感染着“外来入侵”的每一个人。在那里,我爬上顶楼看过最美的日落,认识了一种新的海洋生物“鲎”,尝到了从未吃过的湛江小青龙,解锁了将菠萝蜜放到急冻里变成雪糕的新吃法,感受到淳朴岛民独有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智慧。

      返校后,在硇洲岛度过的时光尤其是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的温暖图景,仍不断在我脑海里浮现。一开始我以为这是感性使然,但当我回到学校,看到周围同学疲惫的眼睛,透露出期末复习任务的重担对他们施加的满满压痕时,我顿然清醒——硇洲岛民们和大学城岛民们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人文世界”。在此之前,我也是众多焦虑眼睛的一只,迷失在忙碌之中。我们每天都在与人文社科打交道,以“宏大”的视野,将目光投向历史、结构、系统等个人无法直接把控的抽象概念中,完全忽视与个人命运紧密关联的个人情感与价值的编织过程,自然深陷于与自我矛盾作斗争的泥潭。更可悲的是,我们仍孜孜不倦地从摧残中获得狭隘的成就感。实际上,社会学是一门帮助人“安身立命”的学科。关注人,关注我们的同类,就是关注我们自身的命运。“我们的命运是要成为灯塔”,及时发现并调整已发生偏离的航线,我们才能准确找到“灯塔”,并且成为“灯塔”。按照费孝通先生的理解,“人文世界”的本质是人的“自觉”。而在被“没有失落”的岛民自觉吸引和对自身所属群体的自我觉醒同时发生之际,我也似乎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自觉”,它“不自觉”地将我带入理想的“人文世界”。

      然而,在此“自觉”发生之前,我们必然与“自然”发生着联系。饭后,大家一起漫步海上,伸手触碰地平线的喜悦,就犹如海水淹没黑石一样包裹着我。任由自己掉进天空大海的调色盘中,览一望无际,叹水天一色。与海洋的每一张合影,都是自己成为自然的“局中人”之见证。当我凝视海龟布满纹路的眼睛、抚摸海生动物的背脊、在望远镜中与素不相识的牛四目相对时,就仿佛闯入了一个形形色色的异类世界,无意间破除了物种世界间的壁垒,在最原始的非语言交流中与它们获得共鸣。我逐渐意识到,真正不被裹挟的自由,产生于人与自然的灵性链接中。然而身为现代文明中人,我对于这种“灵性链接”并非具有发言权。放眼身外,远在撒哈拉沙漠的传统游牧民随雨带而迁,逐水草而居,是最了解自然的知心朋友;生活在芬兰北极圈内的萨米人安娜,将她感知到的来自自然的谦卑、敬仰和能量寓于传统吟唱中,将大自然的灵性带给现实世界中的听者;牧人始终与生态系统之间保持着动态和谐的美,以一种具有弹性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栖居自然;坚信鸟是族人祖先的卡卢利人,用充满诗意的唱诵回应性灵的鸟声……那些远离现代文明的传统群落,仍传承着和大自然的古老关系。相对而言,更靠近现代文明的黑石屿,也传承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饭团姐姐致力于奔赴鲎保护第一线,创立中国首个鲎保护社区和儿童社区,唤醒人们对这一古老生物保护的新意识;儿童社的孩子们唱着原创歌曲“我是一只鲎,永远都想做,人类的好朋友。”他们致力于自然保护与交流,真正地将自己当做自然的孩子,而非管家。费孝通说,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其说是一种“观点”,不如说是一种“态度”。态度不是为了凑图朋友圈九宫格,而举起手机越过建筑拍“罕见”的蓝天白云,“态度”是在与自然的亲密互动中,一条情感道路出现,我们能听到遥远的祖先呼唤,与万物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能读懂自然的语言,搭建与自然的灵性联结;我们向内心的敬畏、怜悯、谦卑靠得更近,真正地把自我交还大地,真正达到“摒弃零和”与“天人合一”的境界。



      走进田野是深度旅游,更是心与心的交流。所谓将心比心,就是承认“价值介入”的不可避免性,关注到社会中每个立体的“我”和立体构型的社会,并非以一种局限视角由外至里地对概念进行线性推演。王利兵老师不是从“岛屿社会”这个名词出发去深挖概念,而是通过岛民的开放性、神明庙宇的流动性以及岛屿社会与外界的联络性等,从不同方面总结了岛屿社会孤岛不孤、开放流动的特点,使得“岛屿社会”得以立体呈现。关于“田野调查”,一方面是指学术层面上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由内向外”地拓展对研究对象的立体认知。另一方面,更是一个以“自我”之心读“他者”之心,从“他者”寻得“自我”的过程。方静师姐在与当地岛民的朝夕相处中获得了对他人与自我的感知,感受到人类学的独特魅力;而我在回到自己家乡,再次返回菜市场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开始珍视每一位来买菜的顾客和每一次“无聊”的家常唠嗑,欣赏平凡生命中蕴含的生活韵味:坚姨一头对台风下雨天影响生意而面露愁容,另一头热心邀请淋雨买菜的顾客“进来坐坐”。来买菜的妇人大方分享自己的免费打疫苗经历,在不停歇的唇枪舌战中,还不忘用大嗓门替我们向隔壁摊档传话。在姨丈以无比高涨的热情接过我认为毫无意义的宣传单张时,我也不再对派传单伸过来的手产生抗拒,甚至还对纸张内容产生兴趣,问姨丈“老板看上了哪套家具?”我在与他们进行蔬菜报价、称重与打包的一系列无声协作中日渐熟能生巧,不经意地模仿坚姨招呼客人时亲切的语气,在菜贩肉贩们的热烈讨论中,我也不再仅限于听个热闹,和坚姨在收档之际闲逛菜市场的时候,更会对每个跟坚姨打照面的熟人心生亲切之感。穿行于民风淳朴的熟人社会中,有时只需一个眼神,我们就能直达彼此的内心。原来是身边这些立体、鲜活的“人”,使我们的学科变得更有生命,也才有了费孝通的“差序格局”中一圈一圈推出去的立足点。我们无法忽视那些内心中不可抑制的价值认同和价值流露,也无需刻意保持旁观者的身份立场去追求“价值无涉”。只有以尊重、平等、无差别、无偏见的价值包容,拥抱不同模样的“他我”,我们才得以从多元价值观中寻得“自我”。正如,面对焦虑和不确定性,我们既可以从牧民对待不确定性的不确定生活价值观中获得启发,也可以从坚姨和姨丈对时好时坏的卖菜生意状况依旧保持满腔的热情中获得勇气。

     “多一种价值观,多一条逃生路。”世间犹存多种不同的可能性。无论是黑石屿民宿的温暖故事,还是菜市场的“老生常谈”,我们身边的每个角落都存在着价值独特性与无限可能性,为课堂所学增添着现实的生动注脚。在这些平常又零散镜头下,找一种“顺其自然”的姿态,跳脱出同质生活,去拥抱异质生活方式、价值、与文化,体认异质生活中的善意、温暖与珍贵,我想这就是人类学最纯粹的本质追求吧。



作者:于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级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备注:手记图文凡3000字以上,经班主任编审,可提交学工办谭宇轩老师处。此外,《后浪手记》载文作者可到大学城文逸楼515室学工办领取学院教师签名赠书一册。



后浪手记||贾茹:我以我心绘萝北

后浪手记||倪云:人间烟火桂花岗

后浪手记||方静:家长里短硇洲岛

后浪手记||于芊:有种生活叫都城

后浪手记||刘鉴萱:千年不涝是赣州

后浪手记||陈宇祥:老家蝶变看高州

后浪手记||陈可芊:侨乡民俗数五邑

后浪手记||黄恺潼:最抚人心凉茶铺

后浪手记||郑斯琦:有种尴尬在北亭

后浪手记||陈紫欣:流落凡间的漂泊

后浪手记||许文睿:减贫精神的书写

后浪手记||廖紫芯:罗伊案之争之思    



荣耀阅读

名词解释:什么是广州大学?

从0到1到N:我们这十年

南中国海之问:我们为什么能?我们为什么行?

北回归线之问:社会学是什么?社会学做什么?

过伶仃洋之问:行政管理学什么?行政管理做什么?

北纬23°之问:为什么选择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教师笔谈

在坚持守正创新中不断推进学术发展:教授笔谈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教师笔谈之一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教师笔谈之二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教师笔谈之三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教师笔谈之四


文案|于   芊

编辑|刘   璇

编审|王利兵

监制|万朝春



北纬23.039,东经113.388
拥湾区,致广大赢天下,创未来

荣耀2022

陈潭获立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重点项目

谢治菊领衔获2021广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王枫云王霞谢治菊领衔入选2021年省一流课程

林曼曼荣获“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干部”光荣称号

万朝春获立2021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

杨芳领衔获2022年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

学院本科生党支部通过全国样板支部建设验收

学院本科生党支部通过全省样板支部建设验收

梁嘉俊团队获第13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省赛银奖

吕凌炜团队报告荣获广东大学生调研大赛一等奖

吴莹莹团队获省“推动党史推动社会实践”三等奖

东西部协作推普获称2021广东省优秀实践团队

女篮荣获省第11届大学生运动会女子乙A冠军

女篮再获省第11届大学生运动会女子乙B季军

刘沐晗廖晓盈团队列全国MSW研究生案例百强

范飞刘鉴萱两同学被录取为国内名校博士研究生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2年本科生考研创佳绩

行政管理等入列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B+

广州大学政治学社会学列2022泰晤士学科B类

广州大学入列2022泰晤士亚洲大学排名TOP200

广州大学入列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TOP100

广州大学一般社会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


公达书生||谢建社:投身教育,建设社会

公达书生||曾维和:和衷共济,维生出新

公达书生||沈本秋:勤种春华,静待秋实

公达书生||张茂元:花繁叶茂,道法多元

公达书生||董石桃:石赤不夺,桃李春风

公达书生||王枫云:墨染丹枫,拂展云笺

公达书生||夏   宏:夏雨沐物,宏浚而昌

公达书生||周利敏:殷民阜利,逊志时敏




公达家书||第1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公达家书||第2封:选择了远方,就风雨兼程
公达家书||第3封:带着爱与支持,成就更好自己
公达家书||第4封:前路漫漫,相继而行
公达家书||第5封:云中锦书,衔于桂花
公达家书||第6封:寻找大学生活的社会现场公达家书||第7封: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公达家书||第8封:不说再见,只因远行是归程
公达家书||第9封:你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公达家书||第10封:来时携初心,别时亦如初
公达家书||第11封:让阅读和城市的温暖传递
公达家书||第12封:永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公达家书||第13封:在光与爱中努力奔跑
公达家书||第14封:无高考,不青春

公达家书||第15封:研究需自训练始

公达家书||第16封:期待遇见最好的自己

公达家书||第17封:触摸质性研究的温度

公达家书||第18封:自然之回望

公达家书||第19封:最近的距离,彼此的牵挂

公达家书||第20封:重建我们生活的新秩序

公达家书||第21封:在怀念和寻找中行走

公达家书||第22封:寄思故乡,感念师恩

公达家书||第23封:爱我所爱,初心如磐

公达家书||第24封:立足时代,书写青春

公达家书||第25封:敢梦敢当,行则将至

公达家书||第26封:博学笃行,行远自迩

公达家书||第27封:诠释青春,铸就辉煌

公达家书||第28封:跃入人海,做奔腾的浪花

公达家书||第29封:青春有梦,创业相随

公达家书||第30封: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问候

公达家书||第31封:团结一致,共展未来

公达家书||第32封: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公达家书||第33封:有事做,有所期待

公达家书||第34封:研途路漫漫,有你们作伴

公达家书||第35封:时遇数载,恩情愈浓

公达家书||第36封:难忘两年驻村扶贫路

公达家书||第37封:在创新创业中创造未来

公达家书||第38封:顺从吾心,无问西东

公达家书||第39封:人生难言完美,活出自我精彩

公达家书||第40封:眼望苍穹,心有日月

公达家书||第41封: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

公达家书||第42封:始于坚持,终成美好

公达家书||第43封:公门桃李,管鲍之交

公达家书||第44封:向下扎根,向阳生长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始创于2004年,粤港澳大湾区经世致用人才培养重镇,珠江三角洲应用社会科学创新高地。秉持“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积极营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努力创建“体面的学术社区,博雅的知识高地,愉快的精神家园”,奋发成为“立足广州,服务广东,辐射国内,对接国际”的高水平创新型学院。致广大而尽精微,公天下而存高远,热忱欢迎优秀学子深造,诚挚邀请天下英才加盟!让我们一起:服务国家,无畏艰辛;砥砺学术,创新生命;追求卓越,共享荣光!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喜欢就点赞·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